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革要闻
【聚焦省两会】民革安徽省委会建议: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奋力推进安徽省种业跨越式发展

浏览:2028 发布人:宣传部 2022/01/20/16:43


作为种子出口第一大省,安徽省种业在国内外占有一席之地。但民革安徽省委会认为,对标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省份和“走在前列”的要求,安徽省种业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

在2022年1月16日至19日召开的安徽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民革安徽省委会针对“种业资源条块分割、育种水平总体不高、种子企业多小弱散、长三角地区种业合作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强化资源整合、加快实施种业三大工程、推动种业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打造合肥种业之都、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种业一体化发展5大建议。

强化资源整合。首先是强化组织领导。在省级现代种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成立安徽省种业跨越式发展领导小组,中共省委或省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将有关省直部门和各市种业发展情况列入相应考核内容。其次是强化涉种产业链整合。系统梳理安徽省不同产业体系和“一县一特”等对种业发展要求,努力避免不同领域部门各自为政、产业链互不衔接的问题。财政资金投入要实行揭榜管理流程和结果“回填”式管理,提高资金使用实效。三是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安徽省种子协会是在全国种子行业中唯一两次获国家表彰的先进社会组织,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可以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推进我省种业发展。

加快实施种业三大工程。尽快上马安徽省中长期综合种质资源库和区域性特色专业库(场、区、圃)建设工程。中长期综合种质资源库可由省农科院负责建设管理,并同时开展种质资源鉴定和种质资源基础数据库共享平台构建。区域性特色专业库(场、区、圃)可依据各地种养种质资源优势情况建设。启动安徽省生物育种技术研究院创建工程。对标国际育种4.0时代技术发展方向,以中科大、中科院合肥分院、省农科院、安农大、荃银高科、丰乐种业等为基础,引入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生物科学家,联合开展我省优势生物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组测序、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卡脖子关键技术研究,并积极申请专利,同时注重开发分子育种共性技术。进一步实施重点育种协作攻关工程。按照“揭榜挂帅”等机制分行业分类别组织良种科研攻关,重点是粮食作物和我省优势特色种养业专用品种研发,支持科研院所、种企、电商共建商业化特色种养业育种中心,改良濒危、地方品种。

推动种业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着力打造航母型领军企业,支持大型种子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壮大种业规模;打造一批专精尖特色优势种子企业,支持特色企业在经济园艺作物、畜禽水产地方品种等细分市场发挥作用,培育特殊资源、特色品种等竞争优势;强化政策扶持,对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商业化育种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育种技术、装备和高端人才;推动科企共建研发平台,创新机制,推动优势骨干种子企业与科研教学单位以联合工作站、试验基地等形式共同搭建品种创新平台,挖掘、创制一批优势特色新种质,加快培育一批优质、绿色、广适型新品种;实施种业“走出去”战略,鼓励安徽省种子企业在境外建立研发中心,拓展东南亚、西亚、中非、南非等种植业市场。为“走出去”企业在产品进出口检疫、出口基地备案和融资等方面排忧解难。

支持打造合肥种业之都。合肥种业基础良好,涉种科研力量集中。安徽南北交界,用种量全国第三,保存种质资源4万余份,打造种业之都具有得天独厚条件。安徽应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支持,大力支持高水平打造合肥种业之都,并尽快完善方案并组织实施。

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种业一体化发展。沪苏浙皖种业各具特色。安徽可借助长三角地区种业等合作联盟,建立长三角省际间种业科研与管理的紧密协作机制,通过共同向国家申报种业大项目,推进省际间同一生态区品种试验审定与检测等互认,创建种子行政许可、市场监管、产权保护、成果转让、种质资源利用等数字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加速安徽种业发展。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