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革要闻
【关注全国两会】马传喜:用一颗种子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浏览:1837 发布人:宣传部 2023/03/10/9:53


     对于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会主委、安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马传喜来说,成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是一次全新的出发。

  改变源于身份的变化:在去年6月23日闭幕的民革安徽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马传喜高票当选为民革安徽省第十四届委员会主委。随之改变的,是肩上的责任。“作为民革安徽省委会主委,我要代表并表达全省各级民革组织和广大民革党员的心声,聚集众智,力求提出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意见和建议。”马传喜说。

  1963年4月,马传喜出生于以小麦种植著称的安徽省萧县。但这个被农民朋友称为“打麦地里走出来”的全国政协委员,青少年时期一年也吃不上几个小麦做的白面馍。“那时种子不行,亩产不到100斤。”马传喜回忆道。

  “考大学那会儿,全村人都希望我去学作物学,能够当一名种庄稼的专家。”带着全村的期盼,马传喜考入了安徽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前身)农学系。三十多年了,马传喜始终专注于“与小麦种子打交道”。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育种则是睡在麦地旁的科研。”马传喜说。冬春田间观察,初夏授粉杂交,每到小麦成熟期,马传喜和团队就要追着“麦浪”跑。

  作为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副组长,马传喜深知种子的重要性。“一颗种子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但如何才能充分激发一颗种子的潜力,使种业真正发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传喜不仅将精力投身于种业科研,还通过政协的履职平台,将自己在专业实践中形成的认识和思考转化为参政议政的源泉,为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高质量的提案来自有深度的调研。“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人均口粮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但对质量安全水平的要求则越来越高。”马传喜发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对口粮优质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饲料粮的需求不断扩大,粮食总体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上升。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马传喜提出了“关于制定并实施新一轮的国家粮食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提案”,建议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安全水平,保持饲料粮供应的稳定性和缓冲性,促进粮食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优化调整粮食贸易渠道, 以大食物观实现供给的综合平衡。

  “在小麦育种试验田里的时光是最快乐的,我在里面待多久都不觉得累。”怀着这份对于小麦的特殊感情,马传喜再一次将沾满泥土的农业话题带上了今年全国两会。

  “我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马传喜告诉记者,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但在地理标志保护专门法立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潜能挖掘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为此他建议,在地理标志保护立法、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地理标志品牌保护和地理标志领域国际开放等方面加大力度,从而加强地理标志的保护和运用。

在与小麦种子打交道的这三十多年中,马传喜逐渐看到“亩产100斤”已经成为过去,许多种粮大户用他培育的新种子亩产已经能够达到1000斤,他的“用一颗种子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的愿望正在变成现实。


(主要内容来自《团结报》,原文标题为《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安徽省委会主委马传喜:用一颗种子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作者:李筱)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