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员风采
太平湖畔扶贫人

浏览:8060 发布人:宣传部 2021/02/20/16:35

在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镇的和平村,有一个年逾半百的扶贫干部。自2017年10月被区扶贫开发局下派到村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以来,他吃住在村里、扎根在基层,积极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为脱贫户办好事,为村集体办实事,受到镇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在18、19年区非贫困村副队长年度考核中,连续获得优秀等次。他就是民革党员李献伦。

1981年从安徽省粮食学校毕业后,李献伦一直在粮食系统工作。他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工作突出,2008年获省人社厅、粮食局“劳动模范”。2017年被调至移民开发局(现扶贫开发局)工作,随即被抽调至和平村从事扶贫工作。

 

 

他深入一线,走访贫困对象,对每一户贫困户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掌握基本信息,为精准扶贫、精准实施等打下坚实基础。2018年,他在一次走访发现,一户贫困户想发展生猪养殖,但因银行信用黑名单无法贷款。他通过区供销奖金互助部担保贷款10000元,帮助解决难题。当年,该户生猪收入27000元。李献伦帮该户联系了区内一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与和平村贫困养殖户建立长期销售渠道,解决生猪销售难题,巩固了脱贫成果。还有一次走访中,他得知村里有位年过花甲的贫困户龙某有发展生产的意愿,只是苦于缺乏增收门路。李献伦到该户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该户周围有一片竹山非常适合发展竹下养殖,就帮助该户购买了250只优质鸡苗,还为其争取了50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龙某靠卖竹笋、肉鸡年增收7000元。2019年,他和村两委走访中发现,贫困残疾人何某夫妇家庭中房屋漏水,存在安全隐患,立即组织人员帮助维护,5天内就修缮结束,让何某告别危房。两年多来,他和贫困户做朋友,用汗水滋润着贫困户的心田,被称为贫困户的贴心人。

 

 

和平村是太平湖库区移民重点村,生产资源匮乏,人均土地面积不足0.4亩,茶园面积不足0.5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劳务收入,集体经营性收入一直是村里工作的短板,每年只有10万元左右。李献伦到村后,一方面建议增收节支,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另一方面集思广益,听取老党员、老村干的建议,利用和平村位于太平湖畔的地理优势,投入281万元,规划建设开发一幢面积1242㎡的村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为筹集建设费用,他发挥自己是区扶贫开发局下派干部的优势,在区扶贫开发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一半资金,镇、村领导又设法筹集资金100万元。据悉,该中心即将竣工,已与一家企业达成整体出租协议,年租金15万元左右,仅此一项使村集体可经营性收入比原先增长一倍以上,而且增加了集体固定资产。

和平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02人,经过历次动态调整,国办系统现有40户81人。这些贫困户于2017年底已实现“户脱贫”目标。根据“脱贫不脱钩”原则,为防止反弹,李献伦认真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和《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结合和平村实际情况,开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七个不落一个不少”和脱贫攻坚回头看大排查、“重补促”专项整改。他站好角度,既当参谋,为扶贫工作队长、村两委出点子、谋思路;又当战斗员,深入基层,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当好贫困户的贴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和平村巩固脱贫成果,没有发生过一起脱贫户反弹现象。

李献伦有个不错的家庭,妻子已经退休,女儿在省城合肥工作。但这两年多来,他扎根和平村,一心扑在扶贫事业上,顾不上家里。父母在肥东农村,年事已高,他也没有时间去看望,只能逢年过节寄点钱,以尽孝心。好在老家还有兄妹,他也能放心。岳母年逾八旬,身体并不好,2018年4月跌伤,住院2个多月,除了双休日抽点时间去看护,主要靠妻子照顾。6月份老人出院,谁知祸不单行,8月经检查又被发现有肠部肿瘤。他把岳母从乡下接到家中,“一个女婿半个儿”,百忙之余,抽空在床前服侍,以尽半子之道。在他夫妻俩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病情得到控制,他也感到欣慰。2020年春节,本是全家团聚之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疫情就是命令,他放弃休假,赶往和平村,投身疫情防控战斗。

人们都夸他是个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的好干部,他却说:“我本身就是扶贫开发局的干部,扶贫工作是我的职责,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何况我还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民革党员呢。我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豪情,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余振华)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