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革要闻
民革安徽省委2011年参政议政成果丰硕

浏览:3922 发布人:宣传部 2012/02/21/9:58
    2011年,民革安徽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精心选题、深入思考、充分调研、集思广益,在市委会、省直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向2012年2月召开的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交了30件集体提案,其中书面发言7件,口头发言1件。这30份提案,内容涉及经济发展、三农问题、社会管理、教育、文化、金融、旅游等多个方面。其中,涉“农”提案有13件,继续主打“农”字牌。
    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早在2011年,民革安徽省委就敏锐地意识到农业科技在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就如何提升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调研,并向省政协会议提交了《关于强化公益性农业科研地位,提升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的书面发言和集体提案。针对目前省级层面上农业科技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对农作物育种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民革安徽省委提出建议:尽快确立省级农科院的公益性地位,进一步明确其事权和职责,建立科学合理的投入机制,予以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和有力的政策保障,以利农业科研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担负起面向“三农”的公益性研究与服务,为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省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设立农业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保持每年稳定的投入额度,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研发基础条件建设和大宗粮食作物、小杂粮、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畜牧水产、茶叶、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研发专项计划。争取农业部、科技部等部门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种分中心、科学观测站等平台建设以及重要农产品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项目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与实验站设置上向我省倾斜,以在研发条件建设上逐步缩小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差距,建立起与其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众多农产品优势区域相适应的科技研发平台及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省财政要逐年增加科技计划项目投入,还应该参照国家财政设立的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和公益性行业专项资金,每年划拨省级农科院一定数量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由农科院有计划地自主安排使用,主要用于稳定支持重点学科建设、新兴学科培育、人才培养引进和条件平台建设,特别是稳定支持科研人员从事农业基础性、公益性科学研究,以促进农业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另外,建议强化对基础性公益性农作物育种的支持。
    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民革安徽省委副主委、民革合肥市委主委李晓梅代表省委会作了题为《关于加快发展我省学前教育的建议》的大会口头发言。针对目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大、师资薄弱、幼教队伍不稳定、作坊办学、公办园总量不足、监管乏力、违规办园较普遍等问题,民革安徽省委建议,要切实落实各级政府责任,科学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加快公办园建设,扩大城乡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建立经费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加强对民办园的规范管理。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同志当即批示:“我省学前教育滞后,现状堪忧。希望省政府统筹规划,抓紧分步推进,使学前教育水平能有较大提高。”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2011年5月,民革安徽省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市委会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开展调研。9月份,民革安徽省委召开专题常委会进行了交流。会后,根据各地调研成果,精心撰写集体提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建议》,提交2012年省政协大会。民革安徽省委在提案中建议: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合理配置党政部门社会管理的职责权限;政府要依法行政,转变职能;选取三个突破口,即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要加快推进社区建设,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参政议政部)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