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建言立论
民革党员彭富春——坦然面对不同声音

浏览:9783 来源:团结报2009/6/6 发布人:参政议政部 2009/06/22/9:59
民革党员彭富春 ——坦然面对不同声音
作者:殷 娜
 
    1975年,在湖北仙桃农村,12岁的彭富春第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周恩来总理筹备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消息,一种神圣之情在他心里油然而生。
    28年后,他被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走进“做梦也不敢想”的人民大会堂。2008年,他再次连任。
作为具有7年海外留学生涯经历的武汉大学哲学系的一名教授,民革党员彭富春的视野越过书斋,关注社会,善于结合自己教书育人的实践,思考如何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
    对于以文化创新提升国家软实力这个问题,彭富春给予了特别的关注。2008年全国人代会上,他提出了关于文化创新的建议。他认为,“必须把文化发展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尽快制订文化领域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以促进文化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建设。”
    彭富春认为,目前,在国际上,一方面是中国制造的物质产品的丰富,另一方面是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的不足。在国内,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和国际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是当代中国文化创新的迟缓。他认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外来文化的移植,绝对不能代替当代文化自身的建设。当代中国文化应该是保持了民族特色的、也是借鉴了世界的而具有创造性的文化。有关部门应该通过法律手段,鼓励创造具有当代特色的文化。
    彭富春还认为,暴力文化对整个社会风气具有不良影响,影视、网络、文学中的暴力,尤其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育成长具有毒害作用,必须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7年两会期间,他提出建议,采用立法确定一切文化产品和与文化相关的产品所含暴力内容的限度以及它们传播的方式和范围。同时要严格履行在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的规定,构筑文化“防暴墙”。
    今年全国两会上,彭富春提出“关于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程”的建议,在受到许多文化界人士附和的同时,也有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有人叫我‘彭复古’、‘彭古董’。无论人们赞成还是反对,只要传统文化能够引发全民讨论,这对于它的传承和发展绝对是积极的。”彭富春坦然面对不同声音。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7年来,平均一年提交三四件议案建议的彭富春,并不算“高产”,但这些看似平常的议案建议,几乎每次都有大反响。他说,“我不追求数字游戏,也不迎合小利益群体,我的议案建议就是要立足国是、倾心民生!”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