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安徽省知识产权工作开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建议

浏览:4550 发布人:admin 2009/04/10/10:38

民革安徽省委会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实现了从“保护”到“战略”的跨越,也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及其战略实施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在自主创新的进程中,我省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上取得了明显成果,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不断增长,质量也不断提高。但是总体来看,我省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调研结果表明,安徽省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知识产权意识普遍较差,相关知识普及不足

公众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企业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知识了解甚少,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或者培训,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上,相关的知识产权工作基本都是孤立进行的,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中。但整体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意识较显著,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相关人员的保护意识比较强烈。调查发现,随着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制定工作的开展和对自主创新的日益重视,相关政府部门的知识产权意识与原来相比有了较大提高。

2、知识产权工作缺乏长远规划

目前,我省大部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基本处于自发阶段,通常是根据需要进行,如在认为必要的时候进行专利申请、商标申请等,基本没有制定系统、长远的发展规划。少部分企业虽然制订了相关发展规划,但常常流于形式,制定的目标往往不切实际,没有具体的保障措施来保障目标的实现,而且,企业在执行计划方面的意愿也不是很强。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工作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相关工作往往以指标的方式向下分派,考核通常以数量为主,如规定发表论文数量,科技成果完成数等。各种目标之间互不相关,不存在联系,如此很难促进知识产权的系统化和长期发展。

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在知识产权发展上作了很多工作,但仍然存在问题。政府对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普及以及知识产权执法的开展往往缺乏连续性,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普及通常都在特定的日子(如世界知识产权日)进行,平时则很少有这样的活动,而执法活动则经常以专项执法的形式出现。这样虽然会取得临时的效果,但从长远看是不利于知识产权的长期发展的。

3、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截至目前,安徽省出台了一些与科技、专利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几乎没有专门针对知识产权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的范围比较广泛,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归属不同的部门管辖,给统一法律法规的制定带来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安徽省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还不够。另外,通过企业走访我们发现,即使对于现有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政府对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力度不够等。

4、专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专利工作作为知识产权工作的主体,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目前,我省专利工作的开展状况也不容乐观。

(1) 企业专利持有量偏低。从专利发展现状中可以看到,专利申请和持有人的主体是个人,而作为专利获权理想主体的企业在2000~2005年六年中的专利申请量所占份额最高年度仅为23.9%,而获权量所占比例最高年度为仅28.2%。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专利成果转化的困难。大部分个人专利持有者并不具备将专利成果转化的条件,对他们来说,将专利转让几乎是实现专利效益的唯一途径,但由于个人持有专利的技术含量普遍偏低以及市场通道的不顺畅,仅有很少的专利可以实现转让,造成了专利成果的浪费。

(2) 企业对专利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多数企业都认为专利技术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对专利工作给予足够重视的企业并不多,很多企业的专利工作仅由一名兼职人员承担,更谈不上专门专利机构和组织了。即便少数国有大型企业建立了专利机构和组织和相应的内部规章制度,但企业往往并没有真正施行,而使其流于形式。究其原因,首先,与企业在生产、销售等环节上的投入往往可以很快看到效果不同,企业在专利开发上的投入的风险相对较大,特别是彻底的技术革新,失败的可能性通常较高,一般规模的中小型企业往往在经济上难以承受的。其次,专利技术的开发需要企业具有相当的技术能力,对大部分企业来说,相关人员和技术储备的缺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第三,即使技术成功开发,也仅仅是完成了第一步的工作,后续的技术支持,市场开发等依然需要企业的大量投入,而且新产品的市场不确定性往往较大,企业可能会面对大量投入后却血本无归的情况。最后,即使市场反映良好,随之而来的假冒和侵权行为也可能摧毁企业的利润。因此,由于上述原因,大部分企业更乐意作为追随者而非领导者,当然,也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是如此。

(3)对专利的保护程度不足。当企业从先期的技术开发,到产品成熟推向市场,最终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仿冒产品,这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但是出于种种原因,企业在权利受到侵害时,通常不会通过司法诉讼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往往只是协商解决或者不采取任何措施。在我们的走访中,很多拥有专利产品的企业都曾有过被侵权的经历,但仅有一例是通过司法诉讼来解决的,而且企业对这种解决方式并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大多数企业都认为专利被侵权没有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损害,企业没有必要花费精力维权。其次,在目前法制建设不健全的现实情况下,取证的难度较大,而且费时费力。同时,由于多数侵权都是跨地区、跨省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使得企业很难在这种跨区域的诉讼中赢得胜利。第三,诉讼持续的时间通常都比较长,一场诉讼往往要历时数年,企业经常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即使最终能够赢得诉讼,往往也得不偿失。最后,即便诉讼成功,最终的结果经常也得不到执行。所有这些,都使企业把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最后和不得已的方法。

(4)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利转化存在困难。相对而言,高校及科研院所所拥有的专利技术含量普遍较高,但这部分专利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主要是因为,首先,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利成果一般多处于实验室阶段,距产业化、进入市场还有相当的距离,或者说其成果往往是一项核心技术,而不是成熟的产品技术,要做出合格的产品,还有很长的二次开发、系统集成和产品化改进的过程,这也需要相当的经济和技术投入。对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相关人员来说,他们往往也缺乏关注后续工作的意愿,因为对其工作的评价是根据其产出的技术成果,这样,当成果完成后,对相关人员来说,工作已经完成。这样,技术成果的实用性就打了折扣。

鉴于上述,我们对安徽省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建议如下:

1、安徽省知识产权发展的战略思想

安徽省知识产权发展的战略思想是:以邓主席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围绕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实施“创新推动”与“知识产权” 战略。坚持市场导向、适度超前、开放联合、双轮驱动和重点突破,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走有安徽特色的创新型崛起之路,建设创新型安徽。

2、安徽省知识产权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市场价值的实现作为衡量技术创新的主要标准,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的紧密结合。

第二,坚持适度超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把握国际国内科技发展的方向,以适度超前的新技术研究和应用为重点,加强适用技术普及推广和前沿技术原始创新,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第三,坚持开放联合。广泛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主动融入长三角,走以我为主、开放联合的创新之路。

第四,坚持双轮驱动。加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协调互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激发和释放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促进安徽省知识产权工作的共同发展。

第五,坚持重点突破。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突出“861”行动计划,提升重点行业和产业的竞争力;突出合肥、沿江和沿淮城市群,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突出优势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以人为本,鼓励全民创业创新,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3、安徽省知识产权发展的战略目标

从安徽省的整体经济发展出发,以大幅度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为核心,努力营造有利于保护发明创造、促进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良好法制和市场环境;进一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入世要求的知识产权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服务体制;较大幅度地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动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与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健全行政执法队伍,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在安徽省技术和产品中的比重;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使合肥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创新基地;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30%以上;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较“十五”末下降20%;科技发展支撑条件明显改善,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初步建立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完备、运转高效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建设创新型安徽奠定坚实的基础。到2020年,全省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合肥率先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建成若干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关键技术自给率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综合实力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4、安徽省知识产权发展的战略重点及战略阶段

通过对安徽省知识产权发展的现状以及其在中部地区的排名情况来看,安徽省的知识产权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当前知识产权发展的重心应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对现有知识产权成果的利用和转化;二是促进更多知识产权成果的形成。

结合安徽省知识产权发展现状以及安徽省整体发展规划,安徽省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十一五”期间 (2005年至2010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基础建设,主要目标是加强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法规及知识产权转化信息平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知识产权体系。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建设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机制;以合肥为主体,芜湖、铜陵为两翼,以点带面,共同推动安徽省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配合东向战略,积极与东部发达省市协作,走整体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之路。

第二阶段(2010年至2020年)是安徽省知识产权高速发展阶段,政府应继续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扶持,以五个重点领域(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为核心,在各个行业内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政府还应在宏观层面为企业提供良好平台,不断增强企业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5、安徽省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通过上述的分析并结合《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等相关文件,我们认为,尽管当前安徽省知识产权发展尚未达到一定高度,但我们应该主动应对,积极把握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战略机遇期,确立安徽省知识产权的战略导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大保护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坚持“加大保护,以保护促创新”的原则和“产业第一,企业为大”的指导方针,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利用、管理各个环节突出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环境建设,充分调动政府、行业、企业、中介等各方面资源,全社会、全方位、全过程地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