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祖 国 赞 歌

浏览:3428 发布人:宣传部 2009/11/12/16:33
 
董靖华
 
    1949年那声响彻世界的壮语还未远去成经典,就连那战争的创伤也还在隐隐作痛,而60年已过,真如弹指一瞬。或许只有沉默的华表记得这六十年的点滴,岁月匆忙走过,似悄无声息,但人们这要稍一回首,便会发现这年月中掩不住的轰轰烈烈——短短六十年啊,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君不见,贫油的国土拱起钢铁的脊梁,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君不见,一座座彩虹横跨天堑,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了千里苍茫;君不闻,“两弹”的红云刺破苍穹,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君不闻,人民军队威武雄壮,筑起了捍卫祖国江山的铁壁铜墙。历史的风,吹过侵略者留下的残垣断壁,吹过建国初期的步履维艰,终于看到这个伟大的国家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
    是的,这六十年,我们走过弯路,走过错路,但从1949到2009,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难忘啊,难忘曾经有位睿智的老人,用一次又一次谈话,启迪了这个闭关已久的民族,让这个保守了多年的国家再次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中国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改革与开放这两柄利刃,有了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保驾护航,中国终于重新崛起于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经济连年以两位数增长,使过去那些“保四争五派”(即认为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只能达到4%争取5%)哑口无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中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大为增强。告别两弹一星的辉煌,我们又有了神舟六号和嫦娥一号,在征服外太空的事业中,中国从不言败;首家自主知识产权支线飞机下线,动车组飞驶大江南北,交通运输业正处于大变革中;还有,冀东南堡10亿吨大油田被探明,国家巨资建设12项大科学装置,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机歼-10亮相,等等。
    建国60年,也是政治体制改革、多党合作不断发展和完善的6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发展,采取了许多措施,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1979年6月,邓小平宣布,各民主党派“现在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同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把“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并提,作为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2005年中共中央又发布了新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这些都是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着眼于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成为指导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的发展现状已经引起了世界的注意,举一个例子,新加坡《联合早报》(2008年1月8日)有一篇文章指出:“在政治上,中国并没有受西方多大的影响,不断摸索着自己的道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这种新型发展模式不仅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认同和接受,而且也对俄罗斯这样的新兴民主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我看来,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描绘和赞同。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她用一项又一项的成就宣布了自己的归来。于是,我想要歌颂,歌颂我的祖国,就如同歌颂这个生机勃勃的夏天,壮丽,炫美,充满进步的气息。我也要赞美,赞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们勤劳勇敢,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
    有了强大的祖国,我们什么也不必害怕,再不怕天灾的侵袭,也无畏人祸的横行。98年的洪水到08年汶川地震,我们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精神激励着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而那些企图分裂祖国的言行,不管是藏独,还是世维会,还是某大国,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只有失败的下场。
    有了强大的祖国,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奥运会成功举办后,中国将更进一步地走向世界,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这个东方国度的魅力。即便面对金融危机,我们也将克服重重困难,抓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泱泱大国,风雨兼程。载欣载悲,至于大乘。60年之于人生,几经沧桑;60年之于建国,恍若弹指;60年之于成就,举世瞩目。且让我以满腔的祝福和全身的力量,加诸于这年轻的国家,期待她再塑辉煌。
(作者系宿州市委会副主委)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关注微信公众号